臺師大參與亞洲生技大會 展示學界創新研發力
2020-07-2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和保帝生醫公司產學合作組成「磁性生醫團隊」,研發「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具有低維護成本、快速檢驗且數據量化的特性,可應用於辨識癌腫瘤手術前的檢體,以及手術中切除治療乾淨度確認,未來希望應用在寵物的檢體檢驗上,這項創新研發技術近期在「BIO Asia–Taiwan 2020亞洲生技大會」中展示。
臺灣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共同主辦,生技產業年度盛事-2020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於7月23日登場,現場匯聚產官學各界人士,吸引全球600家公司、超過2000位專業人士參與,並促成3500場媒合,共同為推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而努力,也提供了尋求國際夥伴、洽談合作及授權募資的機會。
科技部更集結14所國際產學聯盟學校,展現出臺灣學術界厚實的生醫創新力與研發力,也與產業界有更多互動交流機會,進而激盪出更多產學合作的火花。本屆生技展上也看到很多可以商業化的研究成果,像臺師大光電所與保帝生醫合作的磁振造影設備,引起許多觀展者注意,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研究發展處許瑛玿研發長、國際產學聯盟營運中心林雅萍執行長等也都參與23日科技部舉辦的開幕儀式。科技部吳政忠部長還特別到國際產學聯盟聯合展示區,見證各校投入創新研發的成果。
光電所研發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 磁振造影設備價格更親民、應用更多元
許多人都聽過磁振造影設備,也都知道這項檢查收費很高,原因在於,磁振造影設備價格昂貴、系統維護成本高,導致不只民眾自費檢查成本高,一般偏鄉地區的醫院也礙於資金不足、無法引進設備,使得偏鄉醫療品質受到限制。為了克服此瓶頸,研發團隊研發出「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改用高溫超導磁感測器為核心元件,希望能降低核磁共振/磁振造影設備的售價和維護成本。
研發團隊成員、臺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廖書賢表示,目前市場上也有使用地球磁場技術的磁振造影設備,但其核心元件為低溫超導磁感測器,必須使用液態氦來保持超導所需的極低溫狀態,而一臺設備約莫需要 400 公升的液態氦,每公升售價為新臺幣1000元,換算下來,平均每2至3年就要花上高達150萬元的系統維護成本。
而研發團隊使用的高溫超導磁感測器,則是透過液態氮來保持超導所需的高溫狀態,液態氮每公升售價只要 16 元,每年的系統維護費約在 10 萬元以內,是現行設備的五分之一,價格上相當有市場競爭力。只不過,「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要實際應用到醫療影像檢測,還需要經過很多實驗和認證,因此,研發團隊改從檢體檢驗的應用角度切入,目前已完成人體乳癌、肝癌等腫瘤的檢體檢驗測試,未來希望應用在寵物的檢體檢驗上,希望和獸醫院合作建立動物的數據資料庫,讓這個設備可以檢驗出更多動物癌症。
保帝生醫研發團隊的另一位成員、臺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謝振傑則指出,檢體檢驗對臨床應用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外科醫生在切除切腫瘤時,很難在手術當下就判斷是否切除乾淨,而透過「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進行檢體檢驗,可以快速得知該組織是否殘留癌細胞,實現精準醫療的目標。在生醫應用外,研發團隊也試圖推動「地球磁場核磁共振儀」在高價水果的檢驗,例如:水果品質分級、損傷檢驗,確保臺灣農產品的市場口碑與品質。充分展現以同一科研基礎上,創造多重應用之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