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鐸獎》乘著資訊科技的風 破教育轉型的浪-資教所講座教授張國恩
2021/09/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校長、現任資訊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張國恩,奉獻教育志業34年,長期深耕我國資訊教育研究領域,致力數位科技和語文學習教學模式結合運用,成果深獲各界肯定。任職臺師大校長期間,更以創新教育思維推動高等教育重塑,成功帶領臺師大轉型,學術與行政貢獻有目共睹,今年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殊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校長、現任資訊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張國恩,奉獻教育志業34年,今年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殊榮。
從科技領域踏入杏壇 開啟數位學習的另一扇窗
張國恩的學經歷與一般學者大不同,高中大學就讀的是技職教育學校,接著攻讀臺大電機研究所,民國76年進入臺師大服務,至今已34年。曾任系主任、電算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副校長及兩任臺師大校長,除了累積各種行政工作的歷練,他也發揮跨領域研究精神,將資訊專長結合教育,開啟電腦輔助教學的另一扇窗,目前除在資教所專任,也受聘為基隆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顧問,協助資訊教育政策推動。
回顧張國恩進入杏壇的淵源,得從臺師大資訊教育系說起,那時資教系肩負培育高中職資訊教育師資的使命,但當時系上缺乏資訊硬體人才,即將取得臺大電機博士學位的張國恩順利被延攬。進入臺師大後,毫無教育背景的張國恩費了一番苦功,自修教育專業知識,他大量閱讀教育領域書籍,包括認知心理學、教育理論、教育統計學、教育研究法等,前後花了四年建立教育專業素養與知識。至此,張國恩的研究領域也從純電機,慢慢轉換到如何把資訊運用到教育方面,成為真正的跨領域學者,曾獲得3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及特約研究員殊榮。多年來他推廣資訊教育相關計畫不遺餘力,包括參與10年「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劃」,發展「數位學習服務與教材品質認證指標」,輔導國內數位學習產業發展。
此外,張國恩在華語文學習領域也致力頗多,尤其當世界吹起一股華語學習熱潮,他認為這波浪潮正是耕耘超過60年的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擦亮華語教學金字招牌的最佳時機。於是他組成研究團隊,例如用AI語音辨識技術輔助華語文教學,更於2011年成立「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開發更有效的華語文教材與教學法、自動評量與診斷工具,將臺師大的華語文學習正式帶向全球頂尖的地位。
張國恩卸下臺師大校長一職後,研究重心轉至基礎教育應用方面,例如探討如何將擴增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AR)運用於輔助紙本書籍閱讀上。他開發「麻布書(MAR Book, Mastery Learning-Based AR Book)」,結合精熟學習策略,在實體書籍上擴增輔助學習資訊,建構出新型態書本,突破平面教材載具呈現上的限制,同時也將AR技術應用在親子共讀與角色扮演的桌遊設計上。
翻轉師培搖籃印象 臺師大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民國83年政府實施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後,臺師大不再是全面公費生制度,張國恩自民國99年起擔任8年臺師大校長期間,努力翻轉眾人對臺師大僅為師培院校的制式印象,認真思考如何加強與產業聯結,進而提升學校競爭力。
張國恩認為,臺師大富有許多優勢,包括地理位置好,有利於招生及延聘師資;教職員人力充沛素質高,學生享有充分教育資源;領航臺灣教育、藝術及體育學術研究領域,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於是他推動臺師大朝向多元化發展,將危機化轉機。他利用SWOT分析,找出學校特色與優勢,揭櫫「以師範精神為典範,並以人文、藝術科學整合發展為特色的綜合型大學」的自我定位,帶領學校從師資培育的搖籃,多元發展成為各產業菁英養成的重要基地。
以往臺師大一直被列為教育類大學,常被排除在教育部一般綜合大學評比及補助之外,直到民國100年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第二期計畫」的經費挹注,臺師大正式進入臺灣頂尖大學之林,亦是獲選大學中唯一具人文及藝術特色的綜合型大學。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是臺師大的重要里程碑,不但可與臺灣其他大學分庭抗禮,臺師大獨有的人文藝術及體育運動優勢更是競爭利器。
為推動、考核及執行「邁頂計畫」,張國恩成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委員會」及「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負責計畫績效指標及管理經費運作事宜。邁頂計畫以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科學教育中心為發展核心,開啟臺師大新世代「學習科學」研究發展之路;並以教育、藝術文創、運動休閒三大重點領域為特色主軸,讓學校特色領域科技化、產業化、實用化。張國恩透過嚴謹的管理及考核機制,在健全的財務管理與運用之下,辦學績效有顯著進步。
民國105年臺師大更與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成立「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整合三校資源,包括課程資源分享,開放學生跨校選課,共同推動國際交流活動,且三校近六萬名師生更可共享圖書館、網路、商家折扣、交通車等資源,以及場地、運動設施、停車等各項優惠,並進一步研議於海外設立共同招生中心,三校教師共聘或跨校合聘等。
三校在資源共享、教研整合、各展特色的基礎上,正由「聯盟合作平台」進一步朝向「治理平台」方向發展,期待充分發揮各校所長與互補性,以提升教師教學及研究品質、擴展學生學習成效及領域、強化社會服務及國際觀,樹立國內大學系統新典範,並一同為邁向世界頂尖聯合大學系統努力。
張國恩與當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中)、臺科大校長廖慶榮(右)共同開創「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對學生懷抱希望 教育界持續付出
回首一路走來的教育路,張國恩除了感念從小到大親人與師長們的關愛,讓他深感教育之於人的長遠影響。他也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對教育的執著與付出源於充滿無限可能的學生們,張國恩說:「大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平台,為的是能培養學生未來實踐夢想的能力,身為教師最重要的便是永遠對學生懷抱希望。」
張國恩憶起2005年班上來了一位罹患一種腦部海馬迴萎縮疾病的學生,經常出現短期記憶障礙,學習相當艱苦。面對這樣的學生,選擇迴避是一個選項,但張國恩知道這孩子若沒法克服這些困境,恐將因為眼前的失敗而沉入大海,於是他和學生長談,敞開心胸接納孩子內心深處不敢說出的問題,給予他更大的支持與包容。
在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的時代,張國恩陪著這位學生進行感知科技研究,在學生獲得碩士學位後,又以10年的光陰陪伴他取得博士學位。看著這位學生如今事業有成,張國恩充滿感觸地說,教育的哲學就是給每一個人希望,幫助每一個人發揮所長,他強調,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他都會秉持這樣有教無類的信念持續在教育界貢獻。同時,他也鼓勵充滿教育熱忱的學生們堅持夢想,將心中熱情轉化為身教,為社會國家培育更多優秀學子。(撰文:校園記者教育113劉錚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原始連結:https://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2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