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獎項表揚卓越研究 臺師大3位教授獲國科會肯定
2024/05/0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4月30日舉行「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楊凱琳教授、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張欣怡特聘教授等兩位老師榮獲112年度「傑出研究獎」,化學系王迪彥教授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亮眼的研究成果對社會有重要貢獻。
「傑出研究獎」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獎勵科學研究人才,依據近5年內研究績效進行三階段審查評選而出。另為鼓勵青年研究人員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遴選42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學者,頒發「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頒獎典禮上,國科會吳政忠主任委員親自頒發獎項,表揚得獎人的學術研究貢獻,也期望更多研究人員以人文價值為核心,跨域開創新技術,讓學術研究成果與社會需求、經濟、產業、環境互相結合,以科技力打造臺灣成為堅韌、永續的國家。
「數學教育成果放光芒」楊凱琳教授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數學系楊凱琳教授對學生學習方面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以覺動主義作為基礎,並藉由思考數學本質是什麼、數學認識如何發生、學習者的動機如何維持等問題,提出數學奠基活動三個重要的設計歷程:metaphorizing (建造來源域)、scaffolding(提供鷹架)、gamifying(遊戲化);以及六個主要的設計步驟。
該研究不僅提供設計數學奠基活動的具體步驟,也從覺動理論分析與解釋,為什麼這類活動可以有效地讓學生主動發展未學過的數學想法。研究成果也作為設計師培育工作坊的教材,讓更多教師有可參考的設計原則與策略,可設計更有效的數學奠基活動。這些研究與實務上的產出,除了用來解決臺灣學生數學學習呈現高成就低信心、低興趣的問題,也奠定臺灣數學奠基活動在國際數學教育學術研究之地位。(延伸閱讀》數學系楊凱琳教授致力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品質與成效 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肯定)
「科學學習新里程碑」張欣怡教授揭示關鍵因素與創新教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張欣怡教授的研究,致力於開發數位科學課程與學習活動及鷹架,並鑽研影響學生科學學習的關鍵因素,研究團隊首創以「後設視覺化理論」發展研究架構、提出質性與量化分析方法與工具,這個理論整合後設認知與知識觀理論,以全面且突破的觀點,來檢視學習者在面臨資訊時代挑戰下所需具備的科學能力,研究獲頒科學教育極具國際影嚮力期刊之年度最高下載論文,近5年於科學教育、STEM 教育、數位學習領域,提出創新研究架構、教學模式與量表等教育研究理論與多項研究工具。
此外,她的研究團隊不僅致力於學習理論建構、研究工具開發,並持續研發創新有效的線上科學學習環境、教育科技與課程教材,以提升學生21世紀關鍵素養。(延伸閱讀》張欣怡教授探索科學學習的關鍵因素 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突破科技研究瓶頸」王迪彥教授探索新材料化學前景
化學系王迪彥教授的研究專長領域,涵蓋了物理化學、電化學、材料化學、能源材料,他致力於探討材料結構動態變化的過程,進而影響電池材料陰離子團插層行為、化學催化反應能力,以及鈣鈦礦晶體結構重組的光學特性,為該領域的研究瓶頸提供可能的發展途徑與前景。
2015年,王迪彥教授就已嶄露頭角,他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佛大學攜手合作,共同研發出一種「高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而這種電池能夠以高效率進行充放電,克服了傳統鋁電池壽命受限的問題,這項研究成果更受國際肯定,一舉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他也於2021年獲頒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以及列名「2022 年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等殊榮。(延伸閱讀》吳大猷獎》化學系王迪彥致力材料化學領域 屢提國際新洞見)
楊佳玲、魏福村、李承叡、陳相伶等4位校友獲獎
另外,臺師大資訊教育系學士班校友、現任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楊佳玲老師,研究專長為計算機結構與系統,「透過軟硬體協同創新,建構下世代AI計算平臺」,臺師大數學系學士班校友、現任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魏福村老師,「建立正特徵值的Kronecker極限式,在函數體之算數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兩人都榮獲傑出研究獎。
臺師大生命科學系學士班校友、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承叡老師,「解析農作物馴化的歷史,探究作物如何適應全球氣候變遷」,本校生命科學系碩士班校友、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助理教授陳相伶老師,「聚焦野生動物行為與棲地,提出有效保育管理策略」,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撰文: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臺師大數學系楊凱琳教授(右)榮獲國科會112年度「傑出研究獎」。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張欣怡特聘教授榮獲國科會112年度「傑出研究獎」。
化學系王迪彥教授(右)榮獲國科會112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原始網站連結:https://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2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