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表藝所張稜校友榮獲首屆臺北戲劇獎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
2025/07/16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首屆「臺北戲劇獎」於7月7日晚間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隆重登場,表彰當代劇場創作的多元風貌與卓越成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校友、演員張稜,憑藉果陀劇場音樂劇作品《親愛的彼得先生》,以真摯自然的表演和深厚的唱功,奪下「最佳音樂劇類女演員獎」,在劇場界掀起熱烈迴響。
張稜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教師,教授表演課程,長年活躍於臺灣音樂劇場領域。她不僅是傑出的演員,也涉獵劇本創作、導演與戲劇教學等領域,並以原創作品《怪物》榮獲第二屆中國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最佳演員獎。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她在舞台上的全方位展現的肯定,也代表臺師大表演藝術教育成果再次綻放光芒。
以葉揚之名,演繹生活酸甜苦辣
《親愛的彼得先生》改編自作家葉揚的同名散文,記錄她與先生——彼得——新婚生活中的種種磨合與趣事。張稜在劇中飾演葉揚,以內斂又精準的詮釋,細膩呈現角色在婚姻中理性與感性的拉扯,亦喜亦悲,層次豐富。評審團表示:「她以內斂深刻的演繹,勾勒出角色「葉揚」理性與感性交織的矛盾姿態。穩健唱功與真摯表演,巧妙轉化情感矛盾為幽默語境,使角色層次分明、真實動人。」
《親愛的彼得先生》是張稜首次參與果陀劇場音樂劇製作,卻以亮眼表現驚艷全場,獲得評審與觀眾一致好評。她也長期擔任果陀劇場合作表演教師,與劇團共同耕耘表演教育與舞台創作。
「劇場是一條值得驕傲的路」
得獎感言中,張稜感性表示:「我們一直以來做劇場真的非常辛苦,可是我覺得,所有的創作者都在臺灣劇場世界裡,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審美,最漂亮的那朵花。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她也說道,無論是否得獎,「我們都走在一條非常正確、非常光明而值得驕傲的路上。」
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耀,她謙遜表示:「受寵若驚也無法形容我入圍的瞬間。是朋友們的祝賀讓我慢慢認知,原來我被好好地閱讀著了。」典禮當天,她也幽默提到:「這筆獎金,先拿去繳我兒子的夏令營費用吧!」展現出她身為母親與藝術工作者的雙重身分。
臺師大表藝所孕育全方位表演人才
張稜於105年從本校表演藝術所碩士班畢業,主修音樂劇表演,亦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校友。從學生時代起便嶄露頭角,她曾以原創作品《怪物》於烏鎮戲劇節一鳴驚人,之後在臺灣各大劇團演出超過三十部作品,跨足現代劇、音樂劇、兒童劇、沈浸式劇場、動畫配音與導演指導,堪稱劇場全方位實踐者。
她曾參與的演出包括《再一次夢想》、《幕後傳奇之苦魯人生》、《最美的一天》、《小兒子報告沙發有黑洞》、《冰箱》、《飛過寬街的紙飛機》、《月半物語》、《酒神的女信徒》等,也多次與兩廳院、果陀劇場、如果兒童劇團、O劇團、C’Musical等重要劇團合作。
此外,她也持續投身戲劇教育,曾於世新大學戲劇社、音契兒童合唱團擔任戲劇導師,現於臺師大教授表演課程,將自身經驗回饋教育現場,啟發新世代劇場人才。
臺北戲劇獎首屆舉辦 劇場人共同慶典
「臺北戲劇獎」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24年設立,獎項涵蓋戲劇與音樂劇兩大類別,設有最佳戲劇獎、最佳音樂劇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男女演員獎等十一項,致力推廣當代臺灣劇場創作與藝術實踐。首屆共吸引55個劇團、73件作品報名,競爭激烈,象徵臺灣劇場創作力的豐沛與多元。
典禮當晚,包括資深演員金士傑、歌手許富凱等人亦分別奪下最佳戲劇類男演員與最佳音樂劇類男演員獎,與張稜一同成為首屆得主,共同見證臺灣劇場發展的里程碑。
從臺師大出發,在劇場開出燦爛花朵
張稜的獲獎,是臺師大推動藝術專業教育與實務並重理念的體現。她以自身創作與教學經驗,實踐「教學與劇場共舞」的精神,也成為臺師大學生學習的榜樣。新學期起,她將於母校兼任「表演訓練(三)」課程,繼續在劇場與教室中發光發熱,帶領更多學生勇敢築夢、走上舞台。
在劇場這條路上,張稜從未止步。她以實力與熱情累積舞台能量,在每一次登台與教學中,誠實地表達、努力地生活。正如她所說:「謝謝我自己,謝謝7月5日之後的大家——我們,都是全新的人了。」(資料來源:臺北市文化局、臺北戲劇節網站 / 撰文:胡世澤)

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張稜校友以「親愛的彼得先生」拿下首屆台北戲劇節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
原始網站連結:https://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2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