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以情啟動教育新能量:臺師大與新北攜手推動SEL課程與教師培力

2025/09/08

SEL融入教學現場,激發課程新動能

「學習動能,動之以情:SEL融入課程設計」工作坊上課情形。
「學習動能,動之以情:SEL融入課程設計」工作坊上課情形。

 

  新北市教育局與臺師大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於2025年7月9日,在T-SPACE教師空間攜手舉辦「學習動能,動之以情:SEL融入課程設計」一日工作坊,吸引30位跨領域教師熱烈參與。活動由愛思客團隊規劃,透過理念探討、策略分享與實作演練,協助教師掌握如何將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具體融入日常教學。上午課程以「為何需要在課程中融入SEL」為主題,帶領教師反思教學初衷,並透過案例討論,學習如何在適切時機有目的地結合五大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與負責任的決定。下午則聚焦於「SEL教學策略與合作學習」,讓教師親身體驗多元互動方式,感受SEL在課堂上的應用。壓軸的「微課程設計與成果分享」中,教師分組發表結合SEL元素的創新課程設計,展現出多元的教育火花。活動最後以「Checkout:我想帶走什麼?」溫馨收尾。本次工作坊不僅提供專業增能,更是一段從「心」出發的教育實踐旅程。

 

七縣市共感營齊聚 攜手推動情緒教育深耕校園

七縣市教育人員齊聚「SEL跨縣市教師共感營」合影。
七縣市教育人員齊聚「SEL跨縣市教師共感營」合影。

 

  情緒教育已成全球趨勢。新北市教育局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於2025年8月5日至6日,攜手桃園、宜蘭、花蓮、雲林、臺南、高雄與屏東七縣市,共同舉辦「SEL跨縣市教師共感營」,邀集課程督學、課發中心、輔導團及校長齊聚,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跨域合作與校園深耕。

     活動中,臺師大教創中心主任陳佩英以「不只是『教』SEL:教師的情緒智慧與幸福O3關係同行」為題,介紹最新研發的「幸福O3」教師賦能系列課程,並強調轉化型社會情緒學習(Transformative SEL, TSEL)的核心價值,協助教師從理論連結到實務,強化自我覺察與關係經營力。吳怡萱教授則深入解析SEL五大核心能力與教學策略,提供具體可行的課程藍圖。共感營也設置「寧靜心海」、「航向星海」、「探尋心知」與「聆聽新意」四大體驗場域,透過靜心瓶製作、情緒牌卡、劇場演出與表達練習,引導教師實際體驗SEL的教學實踐。此外,新北市教育局也分享推動成果,包括由中等教育科課程督學朱肇維回顧SEL推動歷程;石碇高中教師吳瑋琳在多元選修與彈性課程中融入SEL,陪伴偏鄉學生重建自信;丹鳳高中教師李燕菁則在特教班實踐SEL,帶領學生產生正向改變。這些經驗突顯新北在情緒教育上的深耕,也為跨縣市合作注入新能量。

 

BEST ME種子教師工作坊圓滿完成,以情緒點亮學習新力量

  自2023年10月23日簽署「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共創習合作備忘錄」以來,新北市教育局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積極合作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2025年7月11日至8月22日,雙方於新北市立板橋高中與T-SPACE教師空間舉辦「新北市114年度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情緒學習(SEL)-BEST ME種子教師工作坊第2梯次」,吸引36位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參與。課程設計環環相扣,從情緒與身心的連動談起,引導教師學會辨識與調節情緒,進而提升自我覺察與掌控力。過程中也帶領種子教師發掘個人優勢,培養積極態度,同時提醒在繁忙中適度停下腳步,重新思考生活方向與教育使命。最終,課程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協助教師將所學轉化為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學習注入正向能量。透過BEST ME種子教師的培力,不僅深化教師專業,也讓十二年國教課綱下的情緒教育推動更具系統性與持續性。

六週的BEST ME課程圓滿結束後,由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SEED)中心陳學志主任、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陳佩英主任、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一同頒發證書,並與種子教師合影。
六週的BEST ME課程圓滿結束後,由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SEED)中心陳學志主任、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陳佩英主任、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一同頒發證書,並與種子教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