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與墨爾本大學促成社會情緒學習的國際交流 攜手打造幸福校園
2025/10/23
臺師大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SEED Center)與國家教育研究院於10月23日共同舉辦「2025 SEED研討會:透過社會情緒學習與師資培育,建構幸福校園」,邀請來自澳洲墨爾本大學幸福科學中心(Centre for Wellbeing Science)Dianne Vella-Brodrick教授暨中心主任與Tan-Chyuan Chin研究員來臺,與臺師大多位學者共同探討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與師資培育的實踐與發展,攜手推動幸福教育的國際對話。研討會聚焦SEL理論深化、教學應用與文化適切等議題,吸引逾百位教育人員、研究員與學生參與,充分展現臺師大在社會情緒教育研究與實踐上的成果。
臺師大持續深耕 共築幸福教育生態系
宋曜廷副校長在致詞時提到,劇烈的環境與氣候變遷,以及科技的迅速發展,正不斷動搖人們內心的平靜,因此更需要尋找新的因應之道。他也分享自己身為佛教信徒,常透過冥想等方式尋求內在平衡,但認為宗教信仰未必適用於孩童的教育,並強調尋找適合此年齡層方法的重要性。最後,他表達對本次研討會的高度期待,希望能激盪更多新思維,並促成未來更多的國際合作。
SEED中心主任陳學志教授致詞時表示,在全球化所帶來的多重挑戰下,世界各地人口的心理健康普遍受到衝擊,國際組織如 UNESCO、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等,皆已將SEL視為關鍵的核心能力指標。今年,國內已針對各教育層級發布「社會情緒學習十年中長期計畫」, 並呼應「幸福的校園始於幸福的教師」,強調培養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唯有當教師先學會關照自身情緒與幸福,才能以更從容與溫柔的姿態陪伴學生成長,讓幸福教育在每一間教室中萌芽。
幸福六力:經由6C建構學校福祉
研討會開場由Dianne Vella-Brodrick教授主講,以「學校福祉建構之路:人、場域與系統」為題,提出促進學生幸福感的六大核心能力(6C):能力感(Competence)、自信心(Confidence)、社會連結(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關懷(Caring)與貢獻感(Contribution)。她指出,幸福感源自自我效能與社會連結的雙向發展,學校應提供多元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興趣與價值觀,並支持教師運用正向語言與教學策略,營造互信、合作與共享成果的學習氛圍。她亦強調,人類擁有與生俱來與大自然的深度連結,透過親近大自然的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同時呼籲教育界重視「支持而非控制」的理念,打造幸福校園。
跨域交流激盪新思維 SEL落實多元場域
研討會上,除了邀請外國學者促成國際交流,同時也邀請到臺師大各界專家分享SEL在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應用於生活或教學中。
幼兒與家庭科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指出教師心理健康是SEL有效推動的核心,應系統性建構成人的情緒素養與集體效能,將日常SEL練習融入教學,並將教師福祉納入政策與師資培育體系。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張育愷教授分享運動與大腦認知功能的關聯,指出中等強度以上,並維持至少20分鐘的運動能顯著提升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是培養情緒素養的重要途徑。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則聚焦Alpha世代的心理健康挑戰,分析線上遊戲與社群媒體帶來的風險,並分享健康促進學校推動「5蔬果、8小時睡眠、2小時螢幕限制、30分鐘運動」等行動策略,有效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與幸福感。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王麗斐教授介紹團體取向、短期、半結構化的「BEAR課程」,以四隻代表不同情緒因應方式的小熊:Expressiveness(表達)、Impulsiveness(衝動)、Forbearance(忍讓)、Suppression(壓抑),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理解情緒調節策略,研究結果顯示該課程能顯著提升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
透過集體行動 共創幸福感
下午場由同樣來自澳洲墨爾本大學幸福科學中心(Centre for Wellbeing Science)Tan-Chyuan Chin研究員以「透過集體行動推動學習社群中福祉倡議的永續發展」為題進行工作坊,介紹「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強調透過反思、規劃與評估,使福祉目標與系統歷程對齊,並以澳洲Maroondah市為例,展示跨政府、學校與社區協作的模式。他指出,幸福倡議的關鍵在於建立跨層次、跨角色的合作文化,透過持續反思與行動的循環,使幸福成為可延續的實踐力量。
教師專業成長與系統推動 開創SEL永續藍圖
研討會最後針對培養教師的情緒素質與推動政策進行探討,特殊教育學系洪儷瑜教授分享「PIC行為教練」與「GEM工作坊」方案,協助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CWPBIS),強化讚美與情緒調節策略,研究顯示教師情緒素養與專業效能均顯著提升。
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陳佩英教授提及,教育部自2024年推動「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發展計畫」五年方案,臺師大研究團隊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課程與師資培訓模式,確保政策與實務對齊,推動全校性、永續性的SEL發展。
研討會的尾聲,陳學志教授於閉幕式感性提到「我們能數出一顆果實裡有多少顆種子,卻無法預知一粒種子將結出多少果實」,深切表達臺師大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對於培育種子教師的期許,以及期望與會人士能夠受到啟發,將汲取的SEL精華帶入不同的場域,持續擴大影響力。

宋曜廷副校長致詞並分享靜心方法

墨爾本大學幸福科學中心Dianne Vella-Brodrick教授分享6C核心能力促進幸福感

研討會吸引逾百位人士前來與學者共襄盛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