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一千兩百年前的詩集隱藏的秘密

一千兩百年前的詩集隱藏的秘密

文章資訊
關鍵字

【本篇報導由國文系 徐國能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最早的《唐詩三百首》並不是市面上所見,由清朝人「蘅塘退士」所編輯的那一本,而是在唐憲宗李純元和12年(西元817年),由令狐楚所編成的《御覽詩》。這部唐代唯一官方編纂的詩集至今只剩殘本,歷來對其編纂的原因並無探討,書中為何選錄這些詩人和作品亦無追究。清代《四庫全書總目》也說:「去取凡例,不甚可解」,同時各評家對其褒貶不一,如何正確理解這部千年前的作品,是本文的核心。

  本論文透過《御覽詩》的體例、形式,及其非常特殊,迥異於當時其他詩選的風格,指出這部身分獨特的詩歌選本,應該和唐代宮廷音樂有關,編纂目的是便於唐憲宗皇帝選詞演唱或譜寫新聲。因此書中多取明朗熱鬧,或情感纏綿的作品,以便應用於宮廷各種場合。

  因此《御覽詩》不應以傳統文士的詩歌美學標準來評價,而應從宮廷文學、音樂演出和政治情境來思考其意義。此單一研究個案,也說明了文學研究,必須共同考量文本內的美學建構,和文本外的形成脈絡,才能完整地呈現著作的真正價值。


  

  距今一千兩百年前,唐憲宗李純命中書舍人令狐楚編纂一部《御覽詩》,在此之前,令狐楚已經完成了另一本選集:《元和辨謗略》,這部作品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專門讓皇帝知道在歷史中,那些「讒謗」是如何發生,希望能作為治國的警惕。但《御覽詩》的編輯目的,卻始終是一個謎。

  細觀《御覽詩》的內容,它仿造《詩經》選了三百一十篇品,但入選其中的詩人,既沒有盛唐時期藝術成就最高的王維、孟浩然、李白和杜甫,也沒有中唐時期影響巨大的韓愈、白居易、柳宗元或劉禹錫;入選最多的是:李益36首、盧綸32首、楊凝29首,三人合計約占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為何如此?它的選詩標準,一千多年來,並沒有任何解答,連廣博權威的《四庫全書》,都必須承認《御覽詩》是:「去取凡例,不甚可解」。過去對此書的研究成果不多,往往把這個現象單純解釋為政治上的黨爭問題,但只要譜系出書中詩人的關係,黨爭之說實不攻自破。

  本文以過去文獻上的疑點展開追究,可以發現令狐楚只選前輩詩人,並不選晚輩,因此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元稹等「元和五大詩人」都因這個體例而未入選;至於書中,全部是近體詩,主要內容一為相關女性感情的「幽怨感嘆」心境;二為朝廷裡「頌讚溢美」的詠歌,盛唐以來極力創作的內容,如政治諷諭或人生超脫等知識分子關心的主題,幾乎無法進入《御覽詩》中。這種反歷史的現象,原因究竟如何?

  本文提出一個新觀點,《御覽詩》是一部與宮廷歌樂活動有關的詩歌選本,考察憲宗朝的音樂活動以及入選詩人詩作的情況來看,《御覽詩》中樂府詩有七十餘篇,所有入選詩人皆有樂府創作;而入選最多的李益,據《舊唐書・李益傳》:「(李益)長為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為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迴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為歌詞。」他就是當代最著名的音樂詩人。這也解釋了為何《御覽詩》中的作品部分以女性低迴的相思歸情為主,而部分則以描寫宮廷太平華貴的氣象為主,這些作品,都是適合給皇帝御覽、欽點,在不同場合演唱的聲詩。

  「唐人選唐詩」其他的作品都有不少研究成果,惟《御覽詩》是被長期誤解、無法解釋的一部詩集。本文嘗試從新的觀點來說明這部詩集的意義,為千年前的作品一洗塵埃。觀看研究歷程,也說明了人文學科的研究不能離開文本,亦不能局限於文本。更由這部選集中窺見唐憲宗的音樂世界,是多麼的優柔且堂皇。

 

原文出處:《國文學報》66期 https://www.ch.ntnu.edu.tw/BOC/show_paper_detail.php?search_key=%E5%BE%90%E5%9C%8B%E8%83%BD&opt_author=on&paper_id=15 

徐國能 教授 | 國文系

徐國能,師大國文系博士,現為師大國文系教授。研究領以古詩學、文學批評為主,近期發表論文:〈舊詩詞裡的新世界--蔣彝的遊記詩畫〉、〈洪業杜詩學特色與時代意義〉: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Times for William Hung's Doctrine to Du Fu's Poetry Doctrine.、〈杜甫歌行詩後世模擬析論〉An Analysis of Imitations of Du Fu's Song-styled Poetry by Later Gen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