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大腦看笑話:不同幽默媒材解開腦神經機制

大腦看笑話:不同幽默媒材解開腦神經機制

文章資訊
關鍵字

【本報導由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陳學志教授、張益慈博士候選人研究團隊提供】

  幽默是促進身心健康的良藥,也是有效的人際關係潤滑劑,幽默同時也具備了特殊的認知理解歷程。過去相關研究透過如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神經測量技術揭露了大腦在閱讀幽默媒材時所活化的神經結構,而在閱讀、理解不同的幽默媒材時,更是由大腦中的不同腦區專司!奠基於此,本研究團隊首次以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探討不同幽默媒材的幽默認知理解歷程,利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高時間解析度的優勢,釐清大腦對於不同的幽默媒材認知處理歷程在動態時間上的分歧性,不僅能使我們從腦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詮釋、解讀不同類型的幽默媒材(如諧音型笑話、語意型笑話),該成果也有助於臺灣心理學的研究與國際接軌,並與國際學者間進行專業對話!


 

  幽默是近年來逐漸成為正向熱潮的研究議題,也是有助於安定國家、社會局勢,緩解人民壓力的利器。過去的研究結果說明不同的幽默媒材由不同的大腦神經結構專司運作。本研究首次結合高時間解析度優勢的神經測量技術「事件相關電位」發現:不同的幽默媒材不僅在參與的大腦神經網絡上有所差異,就連時間順序上所誘發的活化情形也有所不同,是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首次重要發現。

  本研究探討了兩種類型的幽默媒材:語意型笑話以及語音型笑話在大腦認知上的解讀歷程差異。相較於一般常見的語意型笑話,語音型笑話在理解上多了一層在諧音上的因果關係,因此在解讀時必須從音韻的角度進行二次轉換,語意型笑話則無需經過因諧音造成的轉換歷程。本研究使用的幽默媒材範例如下:

   語意型笑話:世界上什麼地方的房租最便宜呢?牢房。

   語音型笑話:麒麟飛到北極後變成什麼?冰淇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幽默媒材在相關的幽默理論中所提及的初始階段:失諧偵測(incongruity detection,大約是在看到謎底後的300-500毫秒)即產生分歧,更延續到之後的失諧解困階段(incongruity resolution,大約是在看到謎底後的600-900毫秒)。該結果顯示針對不同的幽默媒材,大腦在解讀時能夠基於其語料架構上的不同而在非常快速的時間內(1秒以內)產生分歧,而這樣細緻且快速的分化是透過一般行為測量或觀察法做不到的。此外,本研究發現同時結合相關的行為測量(問卷),相輔相成的雙重證據讓本研究成果顯得更具可信度與解釋力。綜觀而言,本研究不僅對「解讀幽默」提供了在基礎科學層次上的扎根,更是一項具創新及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結果也是國際學術領域中創新的研究發現,有助於未來相關研究的應用推廣與理論建置。本研究相關成果已刊登於認知心理學相關之國際學術期刊。

  然而,為符合腦神經測量方式與類型,以及華語文在辭意、語境上的特殊屬性,幽默媒材在選取和設計上實屬不易。本研究投注在幽默媒材選用上的心力更讓該筆資料庫具有其研究潛能與價值,在國內亦相當罕見。不過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若是把幽默以科學的角度講得太細緻,怕就不好笑了!

  儘管如此,幽默本具渲染歡笑的意圖。本研究希望研究成果使大眾對幽默有更多科學與知識性的認識,並且培養對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困境、遭遇能展現「幽默一下」的性格,讓幽默成為國人緩解情緒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的得力助手。

 

原文出處: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20445911.2019.1583241

陳學志 教授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本校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特聘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教育科學研究期刊(SCOPUS、ESSCI期刊)、教育心理學報(SCOPUS期刊)主編。研究興趣包括漢字閱讀與教學、創造力理論與教學、幽默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等。

張益慈 博士候選人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本校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暗黑特質、幽默的認知歷程、語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