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炫瑋 副教授 | 國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曾擔任過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專任教師,個人興趣為《左傳》、古文字、古史和國文教學。
【本篇報導由國文學系 陳炫瑋副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考古材料來重新檢視春秋時代的宋文公葬禮。經與考古材料比對,研究者認為宋文公的墓葬真正逾越王禮的大概只有「益車馬」及「重器備」二項可談。惟《左傳》對這二項並無明確的記載,或因此墓已遭盜擾,故《左傳》只能用「益、重」來強調宋文公墓葬的奢華。至於「積炭墓」、「槨有四阿」、「棺有翰繪」,這三項經師或將之視為王禮,但以考古學的視野來看,皆不符合實情。至於殉人制度,春秋時代也並非完全沒有,只是數量上少了許多,宋文公的葬禮遭受批判,除了人殉不合人道之外,可能也與人殉數量不少有關。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宋文公的葬禮:「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車馬,始用殉,重器備。椁有四阿,棺有翰檜。」春秋時代的宋文公墓葬相當特殊,很多學者認為宋文公使用天子之禮來下葬,在當時屬僭越禮制的情況。不過這其實誤會大了,理由如下:
(一)宋文公墓葬出現蜃炭現象在當時中原地區是常見的葬俗情況,有時墓壁常施用白粉,且因顏色是白色,刷在墓壁上,除了讓墓室看起來較明亮外,同時也可達到御濕殺蟲之效。墓室中使用蜃炭是為了防潮和殺蟲,一些人認為天子的葬禮才能使用蜃炭,但春秋時代的墓葬大都有這樣的情況,因此這種說法並不符合實情。
(二)宋文公墓葬跟當時的墓葬相較,惟一較特別的是「槨有四阿」。所謂「槨有四阿」即棺室上部建構成屋頂形的樣式(如圖1),這種結構在中原地區的墓葬中確實少見,且也不是當代流行的棺室形制。但只能說古人少見多怪,因此才用僭越天子之禮來形容這種形制較特殊的喪葬制度。
圖1:「槨有四阿」示意圖
(三)至於「棺有翰檜」,惟有等級較高的貴族棺板上才會有漆皮紋飾。但春秋時代大部分的諸侯王墓葬都有類似的制度,甚至許多卿大夫也都有類似的棺木,因此也不能因此栽贓宋文公的葬禮不合禮制。
(四)至於殉人制度,這是一種不人道的葬俗。春秋時代,中原諸侯國已罕見使用殉人制度,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只是數量上少了許多。宋文公的葬禮遭受批判,應是其墓葬使用人殉,此文化為當時風氣所不容,故遭受批判。
綜合考古學的觀點來看宋文公的葬禮,其逾越禮制之處只有「益車馬」及「重器備」二項可談。然而《左傳》對這二項的內容或數量記載不詳,且難以證實。本研究結合考古材料來重新檢討宋文公的葬禮,其葬禮確實有一些非當代流行的樣式,但只能說時人少見多怪,不能用僭越天子之禮來栽贓他的葬禮。
原文出處:
陳炫瑋(2020)。考古視野下的春秋宋文公葬禮現象考察。中國學術年刊,42(春季號),123-162。https://dx.doi.org/10.6238/SIS.202003_(42-1).0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曾擔任過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專任教師,個人興趣為《左傳》、古文字、古史和國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