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殖民體制與國際化起點:臺灣參與聖路易博覽會的歷史背景

殖民體制與國際化起點:臺灣參與聖路易博覽會的歷史背景

【本篇報導由歷史學系  林欣宜副教授提供】

  甫成日本殖民地數年的臺灣,在1904年參與美國聖路易萬國博覽會,雖非首次參加國際博覽會,卻是在國力漸增之美國登場的最初且極盛大的一次。透過日本中央農商務省、臺灣總督府及美國駐臺使節協力合作,由臺北茶商公會主導之臺灣喫茶店提供飲茶體驗,搭配相關英語出版品,對外展示臺灣之農產及商貿實力,主打臺灣烏龍茶。相較此際前後眾多臺灣參與之博覽會將展示之重心放在原住民,聖路易萬國博覽會時的「特殊日美關係」,使前一年剛舉辦大阪博覽會、此刻亦正與俄交戰之時之日本當局仍參與力挺。但此時日本對臺之展示非以原住民為重心,而以帝國治績之宣揚、臺灣烏龍茶大量在美販售、以及美國亦跨洋發展之態勢為背景,一方面突顯了廿世紀之交日美帝國擴張過程中合作互利的一面,也是兩國關係緊密的高峰;二方面臺灣開始大量參與國際博覽會,與日本海外擴張之發展帶動臺灣走向國際有關,此際臺灣人的茶商公會獨立經營喫茶店是一重要突破。對往後百年餘間日益緊密之臺美關係而言,可供觀察臺灣早期的「國際化」樣態,即便此契機之開展對臺灣人而言有其局限,亦需考慮是在日美關係的框架下給定的發展。 


 

  1904年臺灣參與聖路易萬國博覽會之過程,可供探究臺灣在殖民體制建置化與東亞地緣政治複雜化之際,與國際產生關聯之始。此次臺灣參與萬國博覽會(如圖1),雖非首次,卻是在國力漸增之美國登場的最初且極盛大的一次。透過日本中央農商務省、臺灣總督府及美國駐臺使節協力合作,由臺北茶商公會主導之臺灣喫茶店提供飲茶體驗,搭配相關英語出版品,對外展示臺灣之農產及商貿實力,主打臺灣烏龍茶。相較此際前後眾多臺灣參與之博覽會將展示之重心放在原住民,聖路易萬國博覽會時的「特殊日美關係」,使前一年剛舉辦大阪博覽會、此刻亦正與俄交戰之時之日本當局仍參與力挺。但此時日本對臺之展示非以原住民為重心,而以帝國治績之宣揚、臺灣烏龍茶大量在美販售、以及美國亦跨洋發展之態勢為背景,一方面突顯了廿世紀之交日美帝國擴張過程中合作互利的一面,也是兩國關係緊密的高峰;二方面臺灣開始大量參與國際博覽會,與日本海外擴張之發展帶動臺灣邁向國際化,在此背景下,臺灣人的茶商公會獨立經營喫茶店無疑是一重要突破。

  考慮臺灣參與聖路易萬國博覽會的時機點,一來乃日本殖民下的臺灣治理已走向新階段、二是日本即將對俄開戰、三為即將到達臨界點的「日美特殊關係」,臺灣參加1904年聖路易博覽會的意義才能獲得正確理解。對往後百年餘間日益緊密之臺美關係而言,此契機之開展,對臺灣人而言卻有局限,除了因戰事以最簡架構規劃參與的臺灣,顯然打從一開始便不考慮原住民展示,除有入境美國的種種困難外,以臺灣在日本帝國定位之考量來看,人種之展示可由另一領地北海道之阿伊奴人代表,臺灣這個新領地應考慮的是商貿發展,臺灣人首次獨立主導經營的喫茶店在此時登場,由後見之明來看成效有限、內部紛爭不斷,但總督府藉推動已有規模之臺灣烏龍茶品牌、透過相關英語出版品的推介,將臺灣推向世界,在此間臺灣人參與其中的過程,是臺灣主動參與國際的重要起點。

 

圖1:博物會中臺灣茶展示
圖1:博物會中臺灣茶展示

(資料來源:Oi, Koji. supervised  reprint. Louisiana  Purchase Exposition, St. Louis  in  1904: a collection of official guidebooks and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s, vol. 4, Kyoto: Editions Synapse for Eureka Press, 2009. Mark Bennitt and Frank Parker Stockbridge,  Histo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 Exposition, St. Louis: Universal Exposition Pub.Co., 1905, p. 310.) 

 

原文出處:
林欣宜(2023)。廿世紀初日美關係中的臺灣:以1904年聖路易萬國博覽會為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69),111-166。https://doi.org/10.6243/BHR.202306_(69).0004

林欣宜 副教授 | 歷史學系

為牛津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地方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族群與認同,以及十九世紀外國人對臺書寫之研究,出版〈禮密臣的臺灣歷史書寫及其影響之考察〉等多篇期刊論文及翻譯Robert Eskildsen,《日本與東亞的帝國轉型:臺灣出兵與日本帝國主義之萌芽》等研究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