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生命科學 / 患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會增加死亡風險嗎?

患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會增加死亡風險嗎?

【本報導由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李子奇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背景與目的:很少有研究探討「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ADHD)的死亡風險,而且現有的前人研究結論並不一致,且缺乏有關個別死因的訊息。本研究探討台灣ADHD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方法:使用全台灣人口的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回溯性世代研究。ADHD組包括275,980位在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間新診斷的4至44歲ADHD病人。將前述患有ADHD的病人與1,931,860位性別和年齡匹配的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自殺、意外傷害、兇殺和自然原因死亡率等結果變項分別以競爭風險調整Cox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探討ADHD與個別死因的關係。

結果:在觀察期間ADHD組有727人(0.26%)而非ADHD組則為3,594人(0.19%)死亡。在ADHD組的死亡者中,有546人(75.1%) 是男性,對照組中2,852名(79.4%)是男性。在調整了潛在的干擾因子之後,與非ADHD組相比,ADHD患者有更高的總死亡率 (調整後危險比1.07; 95%CI,1.00-1.17),而且在自殺(調整後的危險比2.09; 95%CI,1.62-2.71)、意外傷害(調整後的危險比1.30; 95%CI,1.10-1.52)和兇殺案(調整後的危險比2.00; 95%CI 1.09-3.68)ADHD患者的死亡率也都比對照組更高。兩組在自然原因死亡的風險上則相近。

結論:在本研究中,ADHD的患者有更高的傷害原因相關死亡率,特別是由於自殺、意外傷害和兇殺造成的死亡率。儘管ADHD患者的傷害死亡風險顯著高於非ADHD組,但因研究個案多為年輕人,其絕對死亡風險很低。


  

  很少有研究探討「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ADHD)的死亡風險,而且現有的前人研究結論並不一致,且缺乏有關個別死因的訊息。由於ADHD好發於年輕族群;因此,探討ADHD對死亡的影響力變得很困難,需要大數據的研究個案並追蹤一段長的時間才能實証出結果,特別是若還要探討個別死因(如自殺)的話,樣本數與追蹤時間就必須更加大與拉長。

  本研究探討台灣ADHD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使用了全台灣人口的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回溯性世代研究,據我們所知,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是迄今發表的研究中最大者,我們不但實証了ADHD會增加總死亡率,更重要的是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我們細部探討了自殺、意外傷害、兇殺和自然原因等個別死因的死亡率。本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新發行的open access 期刊JAMA network open (2019 impact factor=5.032, 19/165=11.5% in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1)

  研究對象ADHD組包括275,980位在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間新診斷的4至44歲ADHD病人(圖一)將前述患有ADHD的病人與1,931,860位性別和年齡匹配的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使用Cox回歸分析ADHD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分析控制了性別、年齡、投保單位城鄉別、投保薪資、門診就診次數、先天缺陷、智能不足、憂鬱症、自閉症、物質濫用、行為障礙和對立反抗症。自殺、意外傷害、兇殺和自然原因死亡率等結果變項分別以競爭風險調整Cox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探討ADHD與個別死因的關係。

  ADHD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標準差)年齡皆為9.61(5.74)歲。大部分研究個案是男性(ADHD組為209,406; 對照組為1,465,842;兩組男性均佔75.88%)。兩組比較世代共計4,321名個案在觀察期間死亡(所有研究個案累計觀察期為1,510萬人-年),ADHD組有727人(0.26%)而非ADHD組則為3,594人(0.19%)死亡。在ADHD組的死亡者中,有546人(75.1%) 是男性,對照組中2,852名(79.4%)是男性。在調整了潛在的干擾因子之後,與非ADHD組相比,ADHD患者有更高的總死亡率 (調整後危險比1.07; 95%CI,1.00-1.17),而且在自殺(調整後的危險比2.09; 95%CI,1.62-2.71)、意外傷害(調整後的危險比1.30; 95%CI,1.10-1.52)和兇殺案(調整後的危險比2.00; 95%CI 1.09-3.68)ADHD患者的死亡率也都比對照組更高。兩組在自然原因死亡的風險上則相近。

  在本研究中,ADHD的患者有更高的傷害原因相關死亡率,特別是由於自殺、意外傷害和兇殺造成的死亡率。儘管ADHD患者的傷害死亡風險顯著高於非ADHD組,但因研究個案多為年輕人,其絕對死亡風險很低。

圖一:研究個案篩選流程

 

文章來源: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Mortality Risk in Taiwan |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s | JAMA Network Open | JAMA Network 

參考文獻:
CHEN V. C., CHAN H. L., WU S. I., LEE M., LU M. L., LIANG H. Y., DEWEY M. E., STEWART R., LEE C. T.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Mortality Risk in Taiwan, JAMA Netw Open 2019: 2: e198714 

李子奇 教授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李子奇博士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專任教授。李教授使用大型衛生資料庫進行研究,已發表列名第一或通訊作者SCI/SSCI大數據統計分析論文達50篇以上,其中有部份論文刊登於JAMA network,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知名學術期刊。李教授的研究興趣在於開發大數據統計分析程式,結合自行研發的高效率分析程式、流行病學與基因體學的研究方法,並以實際資料庫進行分析程式的驗証,實証醫學資料庫在嚴謹的方法學架構下的臨床醫學研究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