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台灣閩南語分類詞之檢驗

台灣閩南語分類詞之檢驗

文章資訊
關鍵字

【本篇報導由英語學系  謝妙玲副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近年來台灣閩南語(以下簡稱台語)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與量詞相關的研究不少,然而專門針對台語分類詞的研究仍稀少,其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分類詞的定義不清,使得各家看法不一,甚或略而不談,連帶影響分類詞的教學。本研究以Her & Hsieh(2010)和Her(2012)對於漢語分類詞與量詞所提出語意和語法測試作為基礎,界定台語分類詞範疇,並重新檢驗歷年文獻所提出的台語分類詞或量詞語料,建立83個分類詞清單,其中65個為分類詞,18個為分類詞與量詞兼具,此清單可以與台灣華語的分類詞清單做比較(如:Her & Lai (2012)),作為台語分類詞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分類詞與量詞有何不同(如圖1)?區別分類詞與量詞有何重要性?

  簡單來說,量詞以計量功能為主,而分類詞與位於其後名詞本身具備的特性有密切關係,例如:「tsı̍t siun kam-á一箱柑仔(一箱橘子)」的「siun箱」是用來計量的量詞,而「tsı̍t lia̍p kam-á一粒柑仔(一顆橘子)」的「lia̍p粒」為分類詞,與橘子的性狀相關。

  分類詞的重要在於更能鮮明地呈現一個語言的獨特性。豐富的台語分類詞充分展現了台語使用者對生活周遭事物特有的分類觀;因此,對台語分類詞的研究,無論是在認識台語的語言文化上,或是在傳承道地台語的鄉土語言教學上,都可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在對於量詞/分類詞的研究上明顯不足,多數研究以量詞為主,或將分類詞視為量詞,或是將分類詞作為量詞下的一種次類,主要是分類的定義不清楚,坊間台語教材的收錄量也不足,據楊菁蕙(2011:122)的統計,在台語1800個常用詞內,共計有124個量詞及分類詞,但各版本(含真平版、康軒版、翰林版)的收錄量僅約35~46個;這是量詞及分類詞合併的統計數據,若單就分類詞來看,其收錄量必然更顯不足。

  本研究透過11筆研究台語量詞與分類詞的文獻作為篩選台語分類詞的語料基礎,經過語意數值(必要且充分條件)、集合論(充分條件)和語法測試(充分條件)檢驗後共整理出83個台語分類詞,其中65個為單純分類詞,如:「tsı̍t bué hî一尾魚(一尾魚)」的「bué尾」,其他18個兼具分類詞與量詞,如:「pha葩」,其在「tsı̍t pha tiān-hué一葩電火(一盞電燈)」是當分類詞,在「tsı̍t pha phû-tô一葩葡萄(一串葡萄)」是當量詞。這份清單跟Her & Lai (2012)所檢驗出的台灣華語97個分類詞做初步的比較,顯示兩個方言有許多共通的分類詞,但也有許多台語獨特的分類詞:liâu 條、phiánn 鉼、pán 板、ba̍k 目、khoo 箍、khen、 kauh 、sian 身、mî(耳)、pha 葩、kuānn 綰、khang 空、phue、ngeh 莢、khám 坎、tànn 擔、pâi 棑、phua̍ h 袚、liú 鈕、khū 臼、 kha 跤、jī/lī 字、jiah/liah 跡、hûn 痕、līng 稜、jí/lí 子。此外,也有兩個方言共有的分類詞,但是可搭配的名詞不同,例如:「tsun/zun1 尊」可以與「佛像」合用,但是只有華語可以與「大砲」、「花瓶」合用,而「tsiah/zhi1 隻」可以與「狗」合用,但是僅台語可以與「桌子」、「椅子」搭配。兩個方言的分類其還有很多搭配詞不同之處,值得進一步詳加研究,以便提供教學研究參考。

 

圖1:分類詞和量詞有什麼不同呢?
圖1:分類詞和量詞有什麼不同呢?
 

 

註:謝妙玲副教授為本研究原文通訊作者,兩位合著者為陳孟英(政大語言所碩士)與何萬順(政大語言所教授)。

 

原文出處:https://www.jbe-platform.com/content/journals/10.1075/lali.00065.che

 

 

謝妙玲 副教授 | 英語學系

取得南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後回國任教於台師大英語系,迄今二十餘年,擔任大一英文、會話、句法等課程之教授,研究興趣為句法、句法之習得,近年專注於台灣閩南語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