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金虜之亡—關於《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中的金國記事

金虜之亡—關於《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中的金國記事

【本篇報導由歷史學系  陳昭揚副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本文整理《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的金人死亡時間紀錄,說明其敘述樣貌,並與南宋、金代的文獻比較之間的差異,進而探討差異的產生原因。其中,《要錄》的記載對象多為政壇要員,這應是李心傳有意留存金朝重要政治消息的結果。《要錄》的描述形態相當多元,顯示了《要錄》對於個別事件的不同掌握程度。對照現存南宋史書,《要錄》留有最多的金人死亡時間記載,符合《金史》之處也最多,紀錄的數量與品質乃是眾書之首。進一步分析,由於能夠博採前人說法,取捨所得也為稍後南宋史書的根據,於是《要錄》在南宋史書的金事流傳歷程中具有樞紐地位。然而,《要錄》雖然多有正確記事,但亦不乏模糊、錯誤、遺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癥結應與李心傳所能參考與引用的資料有限,以及參引資料不易提供李心傳書寫所需的精確記載有關。最終,從參引資料對於《要錄》的影響所見,《要錄》紀錄金人死亡時間的挑戰,除了源於宋人得知金事的過程的曲折,也和其消息來源與金朝政壇之間的隔閡有關。 


  

  整體而言,《要錄》對於金人死亡時間的敘述,在記事內容與資料來源等兩方面中約有幾點特性。第一,《要錄》的記載對象多為政壇要員,這應是李心傳有意留存金朝重要政治資訊的結果。第二,《要錄》對於金人死亡時間的描述形態相當多元,顯露《要錄》對於個別金人死亡事件不同的掌握程度。第三,《要錄》應是現存南宋史書中能有最多精確記載金人死亡時間之作,再因吸收了《小曆》、《會編》等前人著作的成果,其成果又被《宋史全文》繼承,《要錄》在南宋史書的金事流傳歷程中遂有一種傳承樞紐的地位。第四,與《金史》敘述或現今所知的金史知識相較,《要錄》雖然多有正確記事,但亦不乏模糊、錯誤、遺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應與李心傳所能參引的資料有限,以及參引資料不易提供李心傳書寫所需的精確記載有關。第五,《要錄》的主要參引對象是曾在金地生活的北人的著作,然而這些作者即便曾經長居北方,但在撰述時間、生活空間、活動場合的隔閡下,恐怕不易直接獲得這些多屬金朝政壇高層內情的金人死亡消息,而當消息乃是輾轉得知時,細節便難精準提供。《要錄》紀錄金人死亡時間的挑戰,除了來自於宋人得知金事的曲折外,也來自於這些北人得知金朝內情的隔閡限制。

 

原文出處:
陳昭揚(2023)。《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的金國記事-以金人死亡時間為線索的觀察。成大歷史學報,(65),33-7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6839749-N202403290004-00002

 

陳昭揚 副教授 | 歷史學系

陳昭揚,臺南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史。早年關注知識份子在艱困環境中的應對之道,探討金代漢族士人的從政活動。稍後留意士人活動的制度框限,進一步觀察金朝政策,尤其是官員管理制度對於士人從政的影響。由於金史研究常有史料不足之憾,除了金人著述外,宋人著述亦是認識金代歷史的重要線索,近年來開始整理宋人的各式書寫,如史書、行記、筆記等其中之金代史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