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不同母語背景的人閱讀漢字詞時利用形、音線索的傾向

不同母語背景的人閱讀漢字詞時利用形、音線索的傾向

【本篇報導由華語文教學系  官英華副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人們在閱讀時都需要經過字詞辨識的歷程。在此歷程中,人們必須辨識字詞的形、音與義。根據過往的研究顯示,語言的語音透明度會影響人們辨識字詞的傾向。語音透明度高的文字,字詞的形與音之間有明顯且規律的對應關係(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說這類語言的語者在閱讀時需要將形─音連結,才有利於提取語意。而母語是語音透明度低的語者,因其語言中字詞的形與音之間並無明顯且規律的對應關係(如中文),在閱讀時形與義之間的連結往往更為直接。那麼不同母語背景的人閱讀漢字詞時會因為母語的特性而有不同的傾向嗎?是否歐美學生會特別重視漢字詞的語音線索,而日本學生因為具有漢字的優勢,會特別重視漢字詞的字形線索呢?

  本研究以眼動實驗探索不同中文能力的歐美和日本學生閱讀中文句子時,利用漢字字形與字音線索的即時性(online)歷程是否受母語以及中文閱讀能力的影響而不同,並將他們的閱讀行為與中文母語的臺灣大學生做比較。實驗使用錯字干擾法操弄目標詞的條件,並以線性混合模型分析受試者閱讀句子中目標詞的眼動行為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日本學生主要利用字形線索來修復錯誤,而歐美學生可同時利用字音和字形線索來修復錯誤,但此現象僅出現在字詞辨識晚期而非初期。


 

  不同母語背景的華語學習者,閱讀漢字詞時會有不同的傾向嗎?許多研究指出母語的閱讀習慣會遷移到二語閱讀中,母語為拼音文字的人較善於處理二語字詞中的語音成分,而母語為表意文字的人較善於處理二語字詞中字形的成分(Cook and Bassetti 2005; Hamada & Koda 2008; Wang et al., 2014)。然而語音在中文為二語閱讀中的作用還有待釐清,相關的研究仍不多。

  有些學者測試學生答對字詞的語音和語意之間的關連性,發現母語是拼音文字的華語學習者知道字詞的語音和語意之間具有高度的關連性,而母語是漢字文化圈的華語學習者則未有此傾向(Everson, 1998; 江新,2008)。另有一些研究者使用校對任務,讓外國學生在閱讀含有錯字的文章時,除了理解文章外,也要找出錯字,並以校對的正確率來推論他們是否能善用字音或字形的線索來修正錯誤。這類研究也得到與前述研究相似的結果。不過這些研究並未使用眼動追蹤、腦波或腦造影等技術,無法在精密的時間單位下,觀察外國學生閱讀中文詞彙的即時性處理歷程。

  本研究以錯字干擾實驗法,讓受試者閱讀含有不同類型錯字目標詞的句子,同時使用眼動追蹤技術,在精密的時間向度下觀察外國學生閱讀中文句子中的目標詞時,究竟在何時能利用錯字提供的字音或字形線索來修復錯誤,並將這些觀察的數據在不同母語背景、不同華語閱讀能力的受試者間做比較,以釐清母語背景和華語閱讀能力對中文字詞處理的影響。實驗對象為歐美、日本以及中文母語的臺灣大學生,觀察他們閱讀分別含有四種類型錯字目標詞的句子與不含錯字目標詞的句子時,眼動行為的差異。實驗材料範例如圖一所示。受試者閱讀完一個句子,就要回答一題是非題,以確保他們專心閱讀。研究者分析了受試者閱讀目標詞的首次凝視時間、注視時間、重複閱讀時間和總閱讀時間。研究結果顯示,日本學生看到含錯字目標詞的初期,的確比較偏好使用字形線索來修復錯誤,但歐美學生則是同時使用字形和字音線索來修復錯誤,不過他們修復錯誤的速度較慢,僅在目標詞處理的晚期才觀察到字形和字音的效應。中文母語者則是在字詞處理的初期以字音為修復錯誤的主導線索,晚期則同時利用字形和字音線索。研究證實不同母語背景的人閱讀漢字詞時會有不同的傾向。

 

圖一:實驗材料範例
圖一:實驗材料範例
 

原文出處:官英華(2020)。以眼動實驗探索歐美、日本與臺灣大學生閱讀漢字詞時,利用字形、字音線索的差異。華語文教學研究,17(2),91-129。

官英華 副教授 | 華語文教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廣泛,包括閱讀或多模態訊息處理與眼動行為分析、外語(或二語)學習與教學、心理語言學、科學學習和數位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