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頁 / 人文社會 / 影響國小教師參與專業成長課程的關鍵動力

影響國小教師參與專業成長課程的關鍵動力

 【本報導由社會教育系 黃明月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教師的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D)在當前教育環境中受到相當的重視。但是相關研究顯示,許多教師不願參加專業發展活動課程。本研究收集了270份小學教師的調查問卷,經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探討他們參加專業發展課程活動的意向。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傾向進步主義的教學理念,重視獲得教學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甚於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PK)和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因為教師們預期這類知識在教學上較有用處,也比較能影響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態度與意圖。這項研究結果對專業發展活動課程設計有重要的啟示,並呼籲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內容知識的分享與提供。 


 

   教師是專業人員,而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是專業人員的要件之一。關於中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要求,各國政策不同,許多國家以參與時間、內容等作為延續教師專業證照的基本門檻;而在臺灣,中小學教師則被要求至少參與30個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為方便教師參與活動課程,各學校、相關機構或教師研習中心會規劃各類主題內容,提供教師方便且多元參與的機會。然而根據實務現場觀察,中小學教師對這些活動課程參與動機不高,即使在活動現場也是虛應故事。做為師資培育機構的一員,我們希望瞭解此現象的關鍵因素,期待對未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課程設計有所貢獻。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會影響其態度,進而影響其行為的意圖或動機。再者,從教師的觀點,其教學理念會影響其教學表現,例如傳統教學理念強調知識的傳輸;而進步主義教學理念則以學生為中心,比較重視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理念不同對於教學表現所需具備的知識內容之價值觀與需求就會有所不同。 

  根據Shulman(1986)研究指出,為求有效的教學表現,教師需具備三類知識,分別是學科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PK)以及學科內容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就是瞭解如何有效地教好某一學科內容。因此,本研究參考Shulman的概念,探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這三類知識內容之價值觀的關係,以及他們對這三類知識內容之價值觀與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態度、意圖的影響如何。

  本研究立意樣本來自參與某市教師研習中心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500位中小學教師,教師在匿名及有意願的情況下,填寫問卷,並當場回收,有效問卷共計270份。其中年齡層集中在30-49歲,佔86.6%。

  問卷根據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教師教學理念(Woolley, Benjamin, & Woolley, 2004)與教學知識(Baxter & Lederman, 1999)相關研究來建構或進行改編,同時也透過因素分析建立問卷的信效度。本研究透過AMOS2.0進行結構方程式分析,評估研究模式的適配性並做路徑分析。

  根據統計分析,教師理念會影響其對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知識(PK)以及學科內容教學知識(PCK)的價值觀。而CK、PK 與PCK會影響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態度,參與態度會進一步影響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意圖。研究變項間的相關係數及解釋力,請詳見圖1。

 


圖1:路徑分析結果
 

 

  經由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受試者對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價值滿足了他們的期望,但並不強烈,而參加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態度數值以及行為意圖之數值都是偏低的。因而推論專業發展的動機與參與者的參與程度成正比。

  另根據計畫行為理論,基本上信念會引導思想和行為(Borg ,2001),本研究樣本的教學理念是傾向進步主義的。進步主義者強調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專業發展也比較重視PCK,基本上只有知覺到PCK有用才能通過態度來確定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的行為意圖。

  目前專業發展的活動課程內容,大多為邀請專家演講某些特定主題內容知識,或者是引介某種教學知能。然而這些知識、知能通常是教師可以自行搜尋資料閱讀理解的。對於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如何有效地傳達某些知識內容的策略或技巧,也就是教材教法(know how,PCK)。因此,理解到這個趨勢與需求,才能提昇教師的學習動機,吸引其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課程。  

黃明月 教授 | 社會教育系

黃明月,社會教育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成人心理學與成人繼續教育課程設計。 近年致力於社會大眾之科普教育,發展數位遊戲學習APP,除擁有數項專利外,在研究發表上也獲科技部優聘人才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