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邦 教授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為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任本校主任秘書,教學和研究領域包含:民法、人權教育、校務研究與組織行為。
【本篇報導由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林安邦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本研究以追隨者為中心的視角,探究職員積極主動與獨立思考的特質,發現有效的追隨者特質能激發職員創意表現,並發現其受到職員自主性和創意自我效能的中介;此研究可彌補過往僅從領導者視角探討職員表現的不足,強調職員自身的追隨力特質亦能激發出職員的工作潛力。
職場環境中,領導力(Leadership)長期被視為推動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這種推崇造成對主管層級或領導階層的追捧,反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職員追隨力(Followership)對組織的貢獻。Kelley(1992)指出追隨者可能直接貢獻了約80%的組織功效,而領導者僅貢獻了20%。
因此,本研究以追隨力為中心觀點(Followership-centric perspective),以角色激活理論(Role motivation theory; Miner, 1993)為基礎,在組織層級中,分析職員是否能依據自身工作角色與內在動機的結合達到績效,而提出有效追隨者就能自我激發創意表現。研究設計,以臺灣某大學的341名職員的三次縱向調查作為實證分析。
研究結果表示(如圖1),具有積極主動與獨立思考特質的有效追隨者(時間1測量),能引發工作的自主性(時間2測量)和創意自我效能(時間2測量),並達成創意表現(時間3測量)。這項研究的實證結果提供了對追隨者潛力的關注,拓展對追隨者特質激發的內在動機,促進工作中創意表現的可能。
這項研究傳達評估追隨力的重要性,而不應僅偏重領導力。尤其在資訊時代與網路發展中,領導者與追隨者的傳統階級概念開始被打破及模糊化,組織應該建立一個鼓勵協作、上下層級相互引領的團隊文化,將每個成員的追隨力轉化為組織成功的動力。
圖1:本研究結果模型-「創意自我效能」與「工作自主性」是「有效追隨力」與「創意表現」的中介
參考文獻:
原文出處:Chiang H-L, Lien Y-C, Lin A-P and Chuang Y-T (2022) How Followership Boosts Creative Performance as Mediated by Work Autonomy and Creative Self-Efficacy in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Job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3:853311.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853311
為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任本校主任秘書,教學和研究領域包含:民法、人權教育、校務研究與組織行為。
畢業於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系,研究興趣主要包含:追隨力、員工創造力與國際企業。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管理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治理、家族企業、新興市場策略和國際企業。
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研究領域包含:基因與助人行為、人格與環保傾向、管理心理學。